3月9日,《大众日报》理论周刊刊发全球赌船十大网站院长曹廷求教授理论文章《“十四五”山东如何全面融入黄河战略》。文章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为山东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十四五”时期,是山东加快推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的重要时期。在这样一个关键时点上,如何抢抓机遇,通过全方位融入黄河战略实现山东跨越式发展,是我们必须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
文章分析指出,需要充分认识“十四五”山东全面黄河战略对山东发展的重大意义。黄河战略的范围,涵盖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原有国家发展战略未覆盖的区域,有助于实现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地理全覆盖,也使山东在国家发展战略版图中的地位更加凸显。需要突破行政区划的局限谋划发展大局。黄河战略为山东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舞台,沿黄一直往西,可形成巨大的战略纵深;向东可进一步深化与日韩的合作。其中的关键是突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以区域、全国、东亚思维去谋划发展大局。需要在黄河流域做好区域大循环的文章。以优势互补为抓手,充分发挥山东的资源禀赋、工农业基础等比较优势,通过建设不同层级、不同主题的样板区、合作区,以点带面推进黄河流域整体发展。
全文如下: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为山东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十四五”时期,是山东加快推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的重要时期。在这样一个关键时点上,如何抢抓机遇,通过全方位融入黄河战略实现山东跨越式发展,是我们必须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
黄河战略的范围,涵盖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原有国家发展战略未覆盖的区域,有助于实现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地理全覆盖,也使山东在国家发展战略版图中的地位更加凸显。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区域发展基本上经历了1978年-1999年、2000年-2012年、2012年以后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取得总量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等结构性问题;第二阶段主要是通过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战略,达到协调发展的目标;第三阶段则更加体现了均衡发展、整体发展的意图,主要体现是3+4的总体格局,“3”是“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4”是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发展。
其中,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主要意图是通过发挥长江从西到东的天然水道优势,改变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东中西阶梯式分布的不平衡局面,实现一体化发展。
黄河战略从逻辑上是长江经济带战略思维的延伸,但并不是简单重复。
首先,黄河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有利于深入推动实施“一带一路”重大倡议。
“一带一路”体现了新时代的开放观,是中华民族“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机制之一。从区域发展的角度看,主要是通过促进内陆城市的纵深开放重塑经济地理,并进一步激发活力、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黄河战略有利于把“一带一路”理念延伸到现在还没有覆盖的区域,实现整体发展。
其次,有助于实现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地理全覆盖。
黄河战略实施以后,从地理方位看,涵盖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原有国家发展战略未覆盖的区域,我国北方可以实现区域发展战略的地理全覆盖,国家发展战略的地理布局也基本完成。
同时,这一战略实施以后,能无缝对接已有的区域发展战略,将京津冀、雄安新区、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城市群等连点成面,发挥整体优势。
最后,有助于贯彻落实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两个时代主题。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新时代重要的战略目标之一,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战略规划。比较明确的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实现这一战略部署的基本路径。黄河战略体现五大发展理念的关键,就是聚焦于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个主题,这也是黄河流域最大的现状和亟待解决的两个问题。可以说,黄河战略的提出,就是黄河流域落实这两个时代主题的重要契合点,更明晰的路径是通过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来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在黄河流域落地)。从这个意义上讲,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是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切入点。
黄河战略为山东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舞台,沿黄一直往西,可形成巨大的战略纵深;向东可进一步深化与日韩的合作。其中的关键是突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以区域、全国、东亚思维去谋划发展大局
“十四五”山东全面融入黄河战略的现实意义,是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紧紧抓住黄河战略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黄河战略的提出,不仅把山东纳入了国家发展战略版图,更重要的是为山东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空间布局上,对内,从山东往西,安徽江苏等省北部,河北南部以及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等一大片扇形区域,都是京津冀和长江经济带没有覆盖的区域,我们沿着黄河一直往西,有巨大的战略纵深;对外,向西可以进一步对接俄罗斯、中亚、欧洲,向东可进一步深化与日韩的合作。
近年来,山东扎实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取得了巨大成绩,积累了丰富经验,与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紧密契合,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起到了打桩垒基的作用,未来继续紧扣黄河战略两大主题,发展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我们必须仅仅抓住这一难得机遇,主动融入战略,积极对标战略。
全面融入黄河战略,关键是突破行政区划的局限,用区域思维去定位。
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提出,意在突破行政区划,通过打破行政区划,从区域的视角去考虑问题,以区域协同发展,连环带动解决局部性、不平衡问题,最终实现整体发展。
京津冀、长江经济带、黄河战略皆是如此。这就要求每一个省区,要把自己放在全国的盘子中去思考自己的定位,进而制定本省区的发展战略,而不能像原来那样就自己论自己。
对于山东来说也是如此,我们需要把山东放到黄河流域、全国、东亚的概念中去定位,用区域、全国、东亚思维去谋划发展大局。国家发改委新近批复的《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明确南京都市圈除了包括江苏省的南京、镇江、扬州、淮安、常州市金坛区和溧阳市等市区以外,还涵盖安徽省的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五个地级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1月4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同意设立川渝高竹新区的批复,这是川渝两省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部署设立的跨省际共建新区,成为跨省域合作的新样板。这对我省融入黄河战略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在黄河流域做好区域大循环的文章,以优势互补为抓手,充分发挥山东的资源禀赋、工农业基础等比较优势,通过建设不同层级、不同主题的样板区、合作区,以点带面推进黄河流域整体发展
“十四五”时期,山东全方位融入黄河战略,需要把握以下三个切入点。
立足生态保护,融入黄河战略。
生态保护是黄河战略的首要主题,我们需要在深刻认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思想内涵的基础上,结合黄河流域实际加以落实。
首当其冲是做好“水”的文章。需要从安全和发展两个角度去重新审视论证治水和用水问题,将水作为城市发展、产业规划的重要标准和底线,制定合理的水权划分和合理利用的市场化标准。
其次,“十四五”期间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认识的不断深化,自然生态的价值会被重新定义,绿水青山等自然资源会经历一个“价值挖掘—价值创造—价值兑现—价值重塑”的过程,这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基础上的生态价值实现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契机和创新机遇,我们需要牢牢抓住。
立足高质量发展,融入黄河战略。
高质量发展是实施黄河战略的重要任务,我们必须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要着眼于推进高质量发展,立足于现代经济体系构建,完成从新旧动能转换到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提升,进一步提高我省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作用和优势。
要抓住资源配置这个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大胆改革创新,在市场化、一体化、便利化配置资源方面蹚出一条新路。
要抓住重点,实现突破。高质量发展在黄河流域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发展不均衡,黄河流域上游和下游的发展落差非常大,因此必须在均衡发展、协调发展方面有实质性作为。
立足新发展格局,融入黄河战略。
新发展格局的要义在于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落实黄河战略,需要在黄河流域做好区域大循环的文章。
以优势互补为抓手,发挥我省的资源禀赋、工农业基础等比较优势,更好带动黄河流域的协调发展,同时发挥黄河、黄河中上游地区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和战略支撑作用。通过建设不同层级、不同主题的样板区、合作区,在黄河中上游地区大规模推广复制山东改革发展的先进经验,由点到面,加快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在黄河流域推动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需要在东西两个方向同时发力,往东要发挥地域优势,打通东向出海口,巩固和加强中日、中韩、中日韩合作,形成紧密的经济协作区,真正形成内部引领、外部吸纳,内串外合、一体发展的改革开放新模式;往西要借助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契机,将黄河流域与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紧密相连,通过中欧班列等打通西出通道,与“一带一路”的南向、东向形成互补,形成完整的对外开放新格局。